梅江區完善文化設施推動群眾文化活動
文化舞臺“搭”進社區鄉村

江南英姿文藝隊的成員正在排演新節目《山妹子》。
●本報記者 劉奕宏 特約記者 曾仕謙 鐘興明
本報訊
近日,記者來到梅城江南街道位于紅光社區的文體活動中心,聽到音樂伴奏的旋律悠揚響起,原來,梅江區江南英姿文藝隊的成員正在排演新節目《山妹子》。作為
一個剪影,江南群眾業余文化活動的蓬勃開展,生動反映了梅江區積極推進 “文化梅州”建設的成果,正在惠及更多城鄉百姓。
活動場所扮靚城鄉面貌
文化活動場所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必不可少的載體,是群眾發揮文化活動主體作用的基本平臺。為盡可能讓群眾有足夠的活動場所,梅江區近年來加大投入,以創建文化先進鎮(街)為抓手,全力加強基層文化設施建設。
記者先后來到西郊街道寨中村和江南街道紅光社區采訪了解到,通過街道和一些條件較好的村、社區的共建活動,該區相關的文化活動中心如雨后春筍拔
地而起。如寨中村的文體活動中心,建有中心舞臺、籃球場、農家書屋、多功能活動室,功能齊全。據梅江區文廣新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目前梅江區所有鎮(街)文
化站均達到省二級站以上標準,其中三角站于2012年初被評為省 “百佳特級綜合文化站”;全部村(居)委都建立了文化室;所有村建起了農家書屋。
另一方面,該區充分發揮地處城區公共活動場所較多的優勢,引導群眾利用文化公園廣場、劍英體育館廣場、院士廣場、南門廣場、梅江公園等場所,早晚開展晨運、健身操、交誼舞、對山歌、器樂彈唱等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,使群眾文化活動遍布梅州城區各個角落。
每天逾萬群眾參與活動
梅江區目前擁有歌舞、曲藝、器樂、合唱、健身操等群眾文體隊伍80多支,帶動上萬名群眾每天參與活動。文化部門除了制訂管理細則對轄區群眾文體隊伍進行登記、建檔的管理服務外,主要是創造良好的氛圍,鼓勵支持有愛好又有能力的群眾組建業余文體隊伍。
去年受到省委汪洋書記訪問觀看的英姿文藝隊,就是由一群退休干部職工在2005年自發組建的業余文化團體。成立伊始,文藝隊建起隊員檔案,建立
各項規章制度,成員懷著無私的精神,自費購置 了一批排 練器材及
服裝道具,人人遵守隊里的紀律,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排練日里都積極認真地排練節目。后來紅光社區為這支隊伍提供環境良好的室內排演場所,文藝隊原來只有八
九名成員,如今成員發展到26人,成熟的節目有26套,可單獨組織整臺的演出。
發揮群眾自主積極性建立文藝隊伍的例子在梅江區比比皆是,如寨中村光正式注冊的隊伍就有金苑紅歌文藝隊、吉祥文藝隊等4支,開展歌舞以及二胡、
大小提琴、洋琴等曲藝器樂演奏。為此,梅江區還專門組織開展評選“梅江區十佳群眾文藝隊”活動,從全區眾多的群眾文藝隊伍中評選出管理完善、活動開展得有
聲有色的十支隊伍進行隆重表彰,激發群眾文藝隊伍開展活動的動力和活力。
群眾文化“登臺”“入村”
梅江區群眾文藝隊伍的建立和活動開展,首先豐富了參與者的業余文化生活,提升了自身的身心健康。據不完全統計,近年來組隊參加中國(梅州)國際
山歌文化節、“盛世山歌唱和諧——泛珠三角優秀客家山歌邀請賽”、省市“百歌頌中華”合唱比賽、“廣東省總工會職工歌詠比賽”、市社區群眾文藝匯演等各類
文化盛事,獲得省、市各類獎項40多項。此外,群眾文藝創作自2010年以來在全市評比排名中均保持在前二名,有近50件群眾文藝作品獲國家和省、市獎
項,其中相聲作品《比爸爸》參加第五屆全國相聲新人新作大賽榮獲三等獎,是近年來廣東省唯一在全國相聲曲藝作品評比中獲獎的作品。
其次,文藝隊伍的壯大伴隨的是演出活動的增加,為重大節慶文化活動、社區文化活動以及送戲下鄉活動提供有力保障。一些文藝隊不但積極與有關單位
開展聯歡活動,而且經常參與送戲下鄉,或參加社區老人會邀請的義務演出和聯歡活動。如英姿文藝隊不但在梅江區范圍的城鄉開展送戲下鄉活動,還前往汕頭、佛
山以及五華、蕉嶺新鋪北方村、梅縣南口、雁洋、白渡鎮等地聯歡演出。
梅江區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,進一步改善了文化民生,提高了群眾的文化生活質量,為建設“首善之區、幸福梅江”和建設富庶美麗幸福梅州提供強有力的精神支撐。
截圖來自:http://www.meizhou.cn/news/1211/01/12110100032.html
|